2012年6月11日 星期一

【6/16花蓮好事集 新舊書公益小市集】

新舊書交易時間:上午  9:30~~12:30

主題分享時段:  上午 10:30~~11:30

主題分享內容:《從MeWe的旅程》的幕後故事
五月下旬剛出爐的新書《從MeWe的旅程》作者張瓊齡,在1995~2000年期間曾經在花蓮生活。離開花蓮後,隨著人生機緣,她以「公益旅行」、擔任「國際志工」的模式,走向世界,這本書即是她累積多年一邊旅行、一邊做公益的結晶。

遊戲規則:
【新書的部份】:
由《從MeWe的旅程》作者張瓊齡提供新書10本義賣,售完為止,向隅者請於6/17下午14:00~15:30 到政大書城花蓮店 簽書會現場。

【舊書的部份】:
請花蓮的好友們,當天將手邊不再閱讀、願意捐做公益義賣【旅行】、【性別】類的書籍,於616上午9:00~11:30期間帶到好事集現場,志工夥伴將依書況分別於10元、30元、50元書區做展售,最後未售出的書,將直接轉售給本地二手書店,所得現金併入所有義賣書款。

公益捐助對象:
張瓊齡於2012年應東華大學顧瑜君老師之邀,參與「大學生小革命之公益旅行」子計畫,於是經常有機會回到花蓮。

前不久,五味屋的孩子們共同收容了一隻小小流浪犬墨麗,聽顧瑜君老師說,將跟獸醫合作,把一小麗培養成為花蓮第一隻認證療癒犬。

張瓊齡將把6/16新舊、書市集的全部收益,指定捐給五味屋,做為訓練小墨麗的第一筆捐助專款。

【歡迎大家轉發訊息,6/16早上到花蓮好事集來,讓好事在此發生!!!】




附錄:
狗故事
張瓊齡

前後相隔五年,我聽過兩則關乎狗的、有些慘烈且帶著淡淡悲傷的真實故事,兩者發生的情境截然不同,用以解套的辦法卻不謀而合。
【其一】註1

當時我認識這位朋友約莫三、四個月,近距離談過幾次話吧!
面面相望的時候,他右頰上的疤,時而浮起、時而模糊難辨。
我從網路上,他寫過的文章裡,已約略知道關乎這道傷疤的故事,然而在一次長長的談話末了,那道若隱若現的痕跡,還是惹我忍不住開口問了:

「那麼,當收容所的那條狗抓破你臉頰的那一刻,你腦子裡閃過的念頭是什麼?」

「我一邊摀著臉往外走,一邊轉過身來跟收容所的人說:千萬別殺那條狗!」

幾乎不假思索,他彷彿已經被問過幾千萬次那般脫口而出,而他的神情猶如回到當時臉剛剛被狗爪撕裂的最初,只少了鮮血淋漓。

雖沒預設會聽到怎樣的答案,然而這樣的回覆,還是讓我大大驚訝了。

我知道他後來透過從小養大一隻小拉拉,讓自己重建和狗際之間的關係;也知道當這隻身負療癒重任的狗兒過世後,他足足為牠「守孝」了一整年,才又收養另一隻狗。

儘管,他愛過的狗,或者說,愛過他的狗,都一隻隻地在他懷中死去,但傷逝並不足以成為讓他不再養狗的阻力。

當他在世界各地旅行的時候,他繼續使用著跟狗狗相處學來的世界語,跟各地的狗友善互動,無論那些狗,是否屬於他。


【其二】註2

鄉下孩子們人手一支父母基於某種歉咎而買、與他們的家境並不相稱的智慧型手機,四處拍攝他們認為有趣的事物,有孩子拍下一隻顯然被毒死、眼珠外突、口吐白沫、舌頭伸出、死相至為難看的野狗,當眾分享的時候,始終嘻皮笑臉,全然不帶悲憫之情。一旁觀看著的大學生著實再也聽不下去了,怒而向指導老師投訴,指控這些小孩完全沒有惻隱之心,亟需生命教育……

在鄉下已經待了十七、八年的老師,知道每逢播種耕作季節,村落裡就會突然橫陳著許多被毒死的野狗,年復一年,有朝她終於弄明白,原來對於耕作者而言,毒死「害蟲」與毒死「害狗」,本質上並無不同,差別只在於屍體大小有別而已。

而這些會毒狗的大人們,卻同時可能就是拍攝死狗照片孩子熟悉不過、耳濡目染的親人或鄰居叔伯;所謂的生命教育,該從「誰」、該從「何」教起呢?

死狗拍攝事件不久後,有人不期然地撿到一隻新生、懵懂的小黑狗,老師福至心靈,認為是先出了難題的老天爺,接著又送上解套辦法來了。

養狗多年、也愛狗的她知道,當這樣一球毛絨絨、惹人憐惜的小可愛,被鄉下孩子們共同、點點滴滴撫養長大的過程,自然就能教會大家一些關乎生命的事情;而關乎生命的事情,從來就不速成。

1:是作家褚士瑩的故事。
2:是東華大學顧瑜君老師說的故事。


【第二則狗故事的後續】
這隻小黑狗,叫墨麗,但聽說隨著她日漸長大,很可能會變成一隻黃狗。
暑假即將到來,幾個承諾要學著照顧墨麗的孩子,將跟著小墨麗展開她成為花蓮第一隻認證療癒犬的新旅程。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