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12月11日 星期日

卡蹓 馬祖 (之二)

我沒有雄心壯志把台澎金馬全部走透透,倒有些所在,引我一再造訪,宛若返家,譬如花蓮、台東,譬如金門、澎湖,這些都是造訪過十次以上,並且有機會就還會再去的地方。馬祖於我,看來也有這樣的潛力。

這趟為期四天的行程,首日搭乘六點多的班機抵達南竿,先到即將拆除重建的介壽村獅子市場吃當地特色早餐:鼎邊糊與每日限量碳烤的繼光餅,再到最早吹起社區營造風潮的牛角村巡禮,不免俗地,進馬祖酒廠、八八坑道走一遭,地陪告訴我們,縣政府為避免與民征利,刻意把定價訂得比民營的店舖高,公營的酒廠似乎就只有試飲功能,不見強力推銷。午餐後來到的津沙村,處處可見維修中的房舍,只要願把房子的外觀依閩東建築的型式重建,從政府即可獲得足夠的修建經費。雲台山、媽祖塑像則是近幾年才開放或建成的景點。這天晚上的餘興活動,是在旅館體驗手工製作由地瓜做皮的黃金餃。

次日前往東莒島前,先到訪大漢據點與北海坑道。還記得六、七年前進入北海坑道時,油然而生的陰森感,這趟發現坑道內竟有舢板船可搭乘,今夏才開始營運,更有勇氣的人,也可自行划獨木舟。我坐在舢板船上,想的是威尼斯的貢多拉。抵達東莒島已近午餐時分,福正聚落是新舊夾雜、完整的閩式建築群,多數房舍都是外移的島民假日返鄉度假才使用,只有少許常住戶;目前全無居民的大埔聚落,最大宗的常住民是成群的雞鴨,前些年整理幾間空屋,曾讓藝術家進駐創作,當時塑成的藝術牆面仍引人注目,從大埔徒步約十二分鐘可返抵大坪村的魚路古道,最受學員喜愛,次日清晨還有人特意起早再走一回。東莒雖小島,其猛澳沙灘則有星沙踏浪的秘密行程令人難忘,所謂星沙,實際上是一種會發出藍光的小生物,約米粒1/3~1/10大小,據說任憑再怎麼技術高超的攝影能手,皆無法成功拍攝,即使捕捉也難以存活。當地人說,也幸好影像難以流傳,這片小小的沙攤與星沙,得以留存。

第三天上午來到鄰近北竿的大坵島,已是無人島,前山的梅花鹿與後山的土雞群,各據地為主,環島健行步道,走來頗舒暢,遠處不時有梅花鹿逐水草跳躍。北竿的戰爭和平紀念園區,附帶螺蚌山自然步道健行,是近年才落成的新景區;號稱地中海風格的芹壁聚落,日間與夜裡各有風情,除了觀光客,也是當地人偷得浮生半日閒之處。這天晚上的餘興活動,是到最早把魚麵產業化的阿婆店裡,由阿婆領著體驗製作魚麵。早年純粹因家計重,為貼補家用,如今趕上了觀光時代,倒成為具有特色的伴手好禮。
最後一天,最值得留戀的是把當地料理加以創意化的伊嬤的店,當眾人感歎何以最後一頓才吃到這樣合胃口的特色美食?店主陳姊自信地說,就是得留到最後一站,才是馬祖之旅的最佳句點。

這趟同行的夥伴共48位,分屬於台北地區四所社區大學,絕大多數是社大學員,少數幾位純粹只是跟著來遊玩的學員親友,從言行舉止就能輕易辨識。相信當初選課的初衷多是基於遊山玩水,少有人基於對環境生態的理解與關注,然而大家選讀的畢竟是環境課程,授課教師長期對於環境生態的關懷與投注,師生接觸日久,總有潛移默化之效。

當離島尚無社區大學開辦的年代,我曾思考過,是否讓台灣本島已受過社區大學洗禮的學員,透過各類主題式的戶外教學、師生聯誼、社團活動的模式,以候鳥學員之姿,閃開旅遊旺季,到外島去學習之旅,我總相信,經過社大洗禮的學員,相對會是比較友善環境、尊重當地文化的人。所有景區要的不只是觀光客,能夠珍惜與疼惜環境的旅人,才是迫切需要的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